南方大部都是国土,而且北方外族,西北蛮夷,东面高丽半岛,处处在兵锋下臣服。
到汉末,哪怕三足鼎立,魏武帝曹操还能一边与诸多诸侯对抗,一边抽空把北方外族打得屁滚尿流。
到隋时也是,可偏偏到了景国…
高祖建国之后,对外作战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就是冢道虞的战绩了…
无论文人才子们写多少锦绣文章歌功颂德也无法改变事实,人们心理是多少有数的。
一边自称大汉后裔,却根本不及大汉武功,没有汉王朝的气壮山河,没有汉王朝的扬眉吐气,没有汉王朝的虎踞天下诸寇臣服。
这种沉溺于过去辉煌与现实对比之下的无奈,成为全国性心理,影响朝廷上下,使得民众对这次“胜利”格外珍视。
毕竟汉王朝巅峰时期有五十多个附属国(汉武帝时期,具体不写出来了,有水字数嫌疑),年年都要向汉王朝朝贡,现在景国好不容易有一个,朝廷上下,到民间百姓,当然都欢欣鼓舞。
就让百姓们高兴一次吧,李长河这么想着,毕竟曾经荣光,人们都想缅怀,但若只是沉浸在缅怀中不愿面对现实,就是懦夫行径。
对于李长河而言,夏国臣服目的在于能够安定西北,让大军专心北伐,除此之外,毫无意义,他必须头脑清醒。
…
三月二十三日夜,天气舒爽,凉风习习,礼部的卜官已确定下来,二十五那天是个好日子,将在那天举行夏国上交国书,臣服景国的仪式。
晚上,李长河让下人关闭王府大门,任何人不能进出东院,由护护院把守,院子正堂里,王府正在开一次非常机密的会议,到场的人有诗语,起芳,严昆,狄至,季春生,严申,还有李长河破例加的一个新人,方新。
李长河觉得这人有潜力,而且他人在京城,没有后顾之忧。
众人都有些不解的看着他,想必不明白他为何聚集众人于此地,还如此隆重肃穆。
李长河看着众人的疑惑,站起来自顾自的说:“几月前,我想到一个对付夏国的办法,只是当时条件并不成熟,缺乏人手,缺乏机会,缺乏东西。
但现在这些东西都有了,而且机会也来了。”
李长河说到这顿了顿,严肃道:“本王想去实行这个计划,可此事与以往不同。以前的事大多数都是王府的生意事,买卖的事,商场的事。这次完全不一样,看似是商事,可其实是兵事。
第602章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